来自IAI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尼可拉·卡萨里尼博士,是研究中国国家事务方面最著名的国际学者之一。日前他接受本站采访,谈论其对中欧关系的看法。他重点阐述了中欧聚焦的议题以及对2016年双方关系的展望。此外,他还谈到中国在中东的作用和对促进实现这一区域和平做出的贡献。
2015年中欧关系进展如何?中欧双方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哪些?
虽然中欧关系在2015年得到持续的发展,但是双方的着重点不同。继习近平2014年4月在布鲁塞尔对欧盟总部进行了标志性的访问之后,中国继续秉持升级与欧盟关系的政策。在继续加强和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中国将扩大和布鲁塞尔的政治和安全领域合作。
于此欧盟也相应地加强了和北京在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升温在2015年3月达到了顶峰,尽管美国百般反对,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四大欧洲经济体仍坚持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
双方聚焦的重要议题包括:(1)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和让·克洛德·容克提出的欧洲策略投资基金之间有无合作点;(2)当前在议的双边投资协议;(3)欧盟关于是否或者如何在2016年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其他议题还有合作中的政治、安全问题,包括共同维和行动的可能性,维护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的稳定,抗击恐怖主义,以及共同维护核不扩散体制。
亚投行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以基建为主的经济发展政策使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其主张:只有通过大规模系统地投资基建,经济才能得到长期地发展。亚投行可以被视为该政策的一个延伸。
因此,它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加大了中国以基建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使中国成功输出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2)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建设亟需的基础建设项目,同时在和周边国家日益恶化的领土和海上纷争时刻树立积极形象。
在当前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形下,如何评价中国在中东的作用?
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关乎石油和局势。中国希望石油供给源源不断,且价格不会继续上涨,局势的稳定当然成为这一切的前提。中国当局认为该地区的冲突复杂棘手,他们希望最好能和各方都搞好关系,两方获益,不管是支持阿萨德还是反对阿萨德的派别,沙特还是伊朗亦或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等等。而且,中国也尽力做到公正,希望有朝一日能被视为该地区的和平调停使者,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取代美国的地位。
记者:康士坦提诺斯·帕潘尼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