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前财长扬尼斯•瓦鲁法基斯日前接受电视采访时称,2015年初希腊政府就已与中国就经济援助达成意向,却终因德国从中干涉而夭折。这番言论让希腊民众不禁回想起那段时期前途未卜的迷茫感,以及政府不停兜售的寻找替代性融资来源的幻想。
然而,中国从未表态要在希腊危机中扛大梁发挥领导作用,而是一直支持希腊留在欧元区寻求扩大投资。至于所谓德国方面的干涉,大概是无中生有。北京方面自己能评估出向希腊提供贷款对中欧、中德关系带来的影响。
所幸的是,让民众仿若重回2015年初的梦魇并未持续多久。在这位希腊现代版黑若斯达拉斯(译者注:希腊文Ἡρόστρατος,一个古希腊的年轻人,为成为“历史名人”不惜纵火烧毁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尔忒弥斯神庙。后特指热衷于不择手段追逐名声的人。)接受采访的几个小时后,对重振希腊经济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一项交易最终达成,希腊私有化基金宣布中远成为比港港务局股权竞标案的首选投标者。该基金发布得新闻稿称,交易价值达15亿欧元,还包括未来中远对比雷埃夫斯港进行的其他投资。
中远成功购得比港港务局股权案是中希之间投资的典范,将为两国带来利益。一方面,作为欧元区成员国的希腊可以加深与中国的关系,而不必担心引起欧洲-大西洋倾向的问题,或是无端的幻想。在国民经济遭受多年打击的现实下,比港交易还可创造大量工作机会,从而促进贸易和消费。比港也将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国际枢纽港。
比港交易案标志着中希关系改善的开始。对于向中国靠拢,希腊的国家战略有三个核心:首先,中国的后续投资不仅限于比港,也应涉及建筑、房地产等其他领域;其次,增加希腊产品进口;最后,赴希中国游客大幅增加。中国已显露出对这三个核心领域的兴趣,也愿意与希腊政府就此探讨细节。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希关系会逐渐深化,真正实现双赢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