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关系开启新时代

cosco欧债危机爆发后的中希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首先,处于欧债危机震中位置的希腊需要外力协助度过危机;其次,希腊作为“欧洲南大门”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桥梁,也是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中国在此参与房地产投资及国有资产私有化项目提供诸多机会。

中国已用许多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希腊的支持。首先是收购了大量希腊政府发行的主权债券,以助希腊克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同在欧元区其他国家购买债券一样,中国方面也并未宣布此次购券行为的具体规模。

其次,中方在希腊的诸多投资也大为引人瞩目。首屈一指的要数中国国有企业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的投资,2008年底该公司以43亿欧元的价格成功中标比雷埃夫斯集装箱2、3号码头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比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在中远看来,这是地中海区域最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

在债券外交及比港私有化项目深入的同时,中国也自2012年起宣布扩大与希腊的双边贸易。前中国驻希腊大使杜起文于当年1月在雅典发表的讲话里表示,希方面向中方的出口已增加了83.5%,产品包括橄榄油、葡萄酒、大理石产品等,中方将争取在五年内使中希双边贸易额达到80亿美元。随后,双方就推进航运、电信、科技、旅游及房地产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协议。

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各种场合不断得到重申,中方加强与希方经济纽带联系的愿景也逐步明晰起来,双方不约而同地表示将携手并进,互利共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