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泰勒是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及非洲政治学教授兼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座教授。近日他来雅典参加由外交和国际事务学会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中希友谊网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采访,泰勒教授从专业角度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政策的看法,谈及中国企业在欧洲、非洲的经营模式,分析了和平发展观,还谈到中希关系、欧债危机对中国政策的影响,以及欧洲加深对中国了解的必要性。
欧债危机是否成为中国大力发展经济的催化剂?
这次危机使中国的公司和企业得以进入欧洲市场,购置低价资产。比雷埃夫斯港口就是一个例子。不过,我们要避免把中国企业的利益与中国的外交政策混为一谈。这些企业来欧洲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说得更具体一些,我认为收购比港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中国有扩张的野心,这仅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商业行为。除了比港以外,中国也对雅典机场表示了兴趣。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5年,中国对企业的控制力减弱很多。而在政治层面来说,一些地区则拥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利,尤其是比较富裕的省或直辖市,如上海市、广东省和浙江省,都是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央政府不可能时刻控制着中国海外企业的活动。因此,我认为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商业活动和中国政府的策略以及计划没有一点关系。
欧洲人应该多了解中国吗?
每个国家都需要展开对中国的专业研究。我觉得大多数欧洲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因为语言障碍。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得培养出一批学术专家,来了解中国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经济是如何运转的等等。要做到这一点,学习中文是先决条件。总之,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应该在了解中国方面多下点功夫。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例如,在英国研究中国的专家并不多。据此可以想象,在希腊或其它国家这方面的专家人数会更少。
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和平发展观?
和平发展观体现了中国领导阶层的敏感程度。他们不想被指控霸权或是对国际体系日益增长的威胁。起初,他们采用了“和平崛起”这个概念,随后他们又将其改为“和平发展”,正是因为考虑到“和平崛起”这一词会使人觉得受到威胁,因而会使国家的崛起在理论上被视为对国际体系的挑战。
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中国在经济上越来越强大,使其政治力量和影响也与日俱增。在我看来,现阶段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非常不情愿在外交政策层面运用其经济影响力。不过中国却对其周边区域表现了明显的兴趣,例如中国南海区域。此外,中国派遣人民解放军的军舰远赴非洲保护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以及索马里保护航运。而且直到现在为止中国都很低调。在现阶段,中国不会动用政治力量,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新上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似乎比往届的领导人更活跃,他希望成为中国强有力的领导者。
你如何看待中希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企业显然认为希腊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由于经济危机,他们可以在希腊买到很便宜的东西。此外,希腊作为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入口点,其地理位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强大的航运业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中国人愿意前来希腊购买更多房产,与现阶段的经济机会不无关系,这种投资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将部分地保持不变。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