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5日电 (郑青亭、张茜)1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新宁在“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2015: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上就有关中欧新型伙伴关系的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欧盟于2014年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人之后,中欧将于今年5月迎来新一轮中欧领导人会晤。宋新宁判断认为,以容克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图斯克为欧洲理事会主席的欧盟新领导层会对中国更加有利。
重新界定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新的形势下,宋新宁指出,需要重新界定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指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欧第十六次领导人会晤前夕已经给中欧关系进行了定调,那就是,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问布鲁塞尔时进一步简述了中国对欧政策,他指出,“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宋新宁认为,可以用“和平与安全”、“增长与发展”、“改革与治理”、“文明与文化”四组词来界定中欧新型伙伴关系:
和平与安全。仅仅讲“和平”太虚,中欧之间还有很实在的安全关系,除了传统安全还有非传统安全。过去,我们认为中欧之间不存在安全关系,因为双方距离很远,互不构成威胁。但这两年,中欧之间涉及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移民、网络安全等众多问题。去年开始的中欧安全与防务对话就说明,双方在安全问题上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增长与发展。简单地讲“增长”,对于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责任来说都有一点自我为中心了,应该说,发展是一切,增长是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过去讲,中国GDP增长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但应该看到,有人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益,也有人受损,其中,贸易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和全球治理上,可以与欧洲携手合作,这都是超越双边关系的内容。
改革与治理。讲改革是必要的,同时还有治理问题。“治理”这个概念是欧洲人的概念,除了自身治理,还要延伸到区域治理。我们现在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如“一带一路”,同时着眼于全球治理问题,这些都是中欧之间大有可为的领域。
文明与文化。中欧是两大文明发源地,中欧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还包括文化的内容,这凸显了中欧之间的特色。中欧之间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目前,中国仅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和欧盟建立了这样的对话机制,其中,三个都与欧洲有